中国医疗服务总量世界第一,医疗质量进步幅度居全球前列
8月15日,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医疗服务总量位居世界之首,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进步幅度位居全球前列。
2017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其研究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中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由49.5提升至74.2(全球平均53.7),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
医疗质量安全稳步提升。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79.3亿人次,较2015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约3.1%。目前,国家卫计委已成立国家级质控中心36个,基本涵盖了临床主要专业。
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微创、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麻醉相关死亡率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胸外的微创手术只需要2—3个小切口就能完成,围术期死亡率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平均增长4.7%,由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数量同比增长15.1%。
创造这个世界第一的医务人员有多少呢?
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医生数量却有着相当大的缺口,到底有多紧缺呢?
儿科:全国儿科医生有6万多人,缺口达20万左右。
病理科:病理医生素有“医生的医生”之称,但我国目前病理医生缺口高达10万。
精神科: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精神科医生数量有2万多名,平均每10万人口有1.49名精神科医生。
麻醉科:截至2015年,我国有麻醉医生75233人,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0.5人,而美国是每万人拥有2.5名麻醉专业人员,英国则是2.8名。如果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5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至少还应该配备33万名麻醉医生。
全科医生:中国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为17万人,缺口达到18万人。
……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医护人员缺口如此之大?
医学院校艰苦的学习生涯与较低的收入让供需失衡。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至少要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3年研究生学习,再加上医院3年的规培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如果读到了博士,时间可能会更长。超长的学习时间和与规培期较低的补贴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医学望而却步。目前,中国的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供给与需求的失衡让许多医护人员不得不超负荷工作,许多城市闹起了“医生荒”。
缓解“医生荒”最重要的是待遇留人
缓解医生荒,除了加强定向培养,还需在收入分配、职称晋升、评奖推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考虑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情况,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用激励机制“待遇留人”。